企业界柳总的话值得谨记,检讨,自我修正呀!改革开放至今体制上还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因此企业要小心。
我老老实实的把我们的一亩三分地搞好。
我把我们的事儿干好就完了。
我感觉,这也是让我可以顺利过关的一个主要原因。
企业家常常坐在一块的时候,获得非常大成绩的时候常常雄心万丈,感觉大家这个群体了不起,自己了不起。
但大家做得最好的,最了不起的,也就20几年,30年的几乎一个没。
清末民初的时候,1900年前后,从张謇那一批一直到后来的军阀时期,再到解放初期,这批企业家的人数也不少。
目前想想,除去一个人,其他的都没善终,结果都不好。
从历史长河来看,大家再如何了不起,企业是否将来长期的能继续下去,这真的值得大家好好考虑。
在大家那个年代非常重要的,怎么样适应环境。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的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候,政策不时在变。
一个企业假如把握不好这个度,非常难存活。
我基本可以适应环境好,有几个缘由。
第一个,我这个年岁的人,历程过那些惨不忍睹的日子。
从这点讲,我对改革开放,由衷的热爱。
我一直非常注意的看有关资料,政治斗争是如何过来的,好不容易。
改革开放将来,少数人先富起来了,大家就是受益人。
大家真的肩上有责任,大家真得做好人。
我不少同学,做了改革的本钱,譬如大学毕业将来分到三线去,到贵州去了,跟目前在北京的不可以比。
还有知青,有一部分能回来,有一部分不可以回来。
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如何对得起本钱,这也是大家应该考虑的问题。
从这一点讲,我今天能站在这儿说话,有肯定的原因,就是我要做好人。
我举几个例子。
联想刚开始科学院投了20万,大家自由组合、自负盈亏,后来进行股份制改造,职员们买了股份,成了股份制公司。
每一个股份制改造以前,在1988年,到肯定规模的时候,完全是我和同伴用捣鬼的方法,而且国家没任何法律阻止大家把它变成我们的公司。
1989年我在香港办企业,看到不少的国内窗口公司,每个部分、每个地方都在香港设公司,做着做着就把顾客的钱拿走,变成香港人了。
我没那样做。
我一本正经的和我的同事,好好的走股份制改造的道路。
最后大家走成了,大家自己也成了股东。
虽然股份比率不那样大,但我已经非常自豪了。
做好人,非常重要。
再讲一个做好人的例子。
1988年中关村不少企业在做电脑,实质是要通过买走私的方法,买进东西去卖的。
大家也不例外。
由于当时没任何一个企业能避开这个。
整个国家,包含军队都在做企业,全部都是走私货品,但得有个度。
那个时候假如我不做电脑,干脆倒腾外汇、倒腾进出口批文,最起码大家那时候企业的几百人会发更大的财。
但我没,我一直致力于做自有品牌电脑,一直没动摇。
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大家想为社会做贡献,想为改革开放做贡献。
这是真心话。
虽然是表彰自己,但说的是真的。
改革开放至今体制上还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因此企业要小心。
我老老实实的把我们的一亩三分地搞好。
我把我们的事儿干好就完了。
我感觉,这也是让我可以顺利过关的一个主要原因。
反观那些企业失败的案例,不可以适应环境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企业管理有问题。
不少企业对现有些业务做得很好,但它不可以非常科学的制定策略。
目前做得好,要考虑将来会如何。
将来行业发生变化,环境发生变化,有的企业扛不住就去世了。
企业如何能活下来,我感觉还是要认真研究企业管理。
如何制定策略,如何好好的实行策略;如何培养人,培养哪个。
你的职员不喜欢打仗,没积极性,不会打仗,没能力,组织构造都不合理,这类问题,都是大家要好好研究的。
大风浪来了,哪个的能力强,哪个就能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