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晚间,深圳、武汉限购新政相继公布。
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在周期性的限购和解除限购、收紧和放松政策之下,调控房价的初衷总是并没真正达成,楼市所需呼吁的更是一种长效机制的探索。
重点城市的楼市调控政策在继续加码。
11月14日晚间,深圳、武汉新政先后揭秘,其中,深圳提升了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比率,武汉则进一步收紧了当地和非当地户籍的购房数目上限。
同1日,南京提出4项手段以落实调控新规,西安也提出严查开发商9种行为。
在一城一策的调控背景下,有剖析人士指出,这可能会形成肯定的示范效应,不排除前期房价上涨过快的一线和热门二线城市继续跟进。
而其次,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在周期性的限购和解除限购、收紧和放松政策之下,调控房价的初衷总是并没真正达成,楼市所需呼吁的更是一种长效机制的探索。
多城收紧限购限贷 自9月30日北京发布京八条,已有20多个城市密集颁布了调控手段。
而仅仅一个月后,深圳、武汉等地再度颁布新规。
依据11月15日深圳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公告,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家庭名下在深无房、购买首套住房的,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率最低为30%;用公积金购买第二套房的,首付款比率高于70%。
而根据2015年4月开始实行的政策,对购买深圳首套住房的家庭,以套型建筑面积是不是低于90平米为界,分别实行公积金贷款首付款20%和30%的比率;对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比率高于60%。
武汉则在十月的政策基础上继续加强了限购力度,并相应提升了首付比率。
其中,武汉户籍居民家庭,在主城区首套房申请商业房贷最低首付由25%上调至30%;二套普通产品房的首付比率仍为50%,但二套非普通产品房的首付比率提至70%;拥有二套房及以上的在主城区中止向其供应。
非武汉户籍居民在主城区购房,需要提供购房之近日2年连续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的证明,补缴的不予认定,首付比率为30%;对于已有一套住房及以上的,中止供应。
不难看出,武汉当地和非当地户籍的购房数目上限,分别降至了两套和一套。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剖析称,现在武汉新建产品住宅去库存周期已经降至8个月左右,主城区库存规模更小,假如不收紧的话,房价上涨的重压会继续增大。
除去深圳、武汉,杭州从11月十日起也已开始推行进一步的住房限购、上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性住房贷款首付比率、中止发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等手段。
其中,首套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率由20%上调至30%;未结清相应商业性购房贷款的,第三申请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比率则由50%上调至60%。
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高级主任张添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热门城市的楼市热度不会那样快降下来,不排除一些城市会继续跟进;但鉴于十月已经常见出过一轮政策,限购限贷收紧的实质意义其实已经并不太大。
长效机制探索 针对此类因时施策的调控手段,严跃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除去打击炒房需要外,更关键的是可以为增加提供提供一段缓冲时间,换句话说,改变供应求购关系才是重点,不然简单打压房价并不可以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业界对于打造房产市场长效机制早有呼吁,除被提及的破除土地财政、进行土地规范改革、征收房地产税等建议外,深圳在这一轮调控中的思路可能具备肯定的样本意义。
继十月颁布深八条后,深圳采取了一系列市场净化整治行动,包含严查首付贷、众筹买楼,突击检查在售楼盘和地产中介机构等。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同时十分重视从楼市供给端发力调整。
11月十日,深圳土地房地产买卖中心发布最近将增加提供三宗住宅用地的公告。
在整个城市新增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状况下,深圳的这一推地步伐较为罕见。
除此之外,此次三宗地块除提升配建人才住房的比率外,还使用控地价、限房价、竞人才住房面积的出让模式,竞买人价格达到最高地价限价时,有意继续竞买的将由竞地价转为竞人才住房面积,而人才住房由竞得人建成后免费移交深圳人才安居集团公司。
事实上,解决人才住房问题是近一年来深圳一直贯彻的一大宗旨。
依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的报道,深圳将借用上述人才安居集团探索一个类似香港公屋和居屋体系的住房保障计划,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十三五期间,这类政策性住房的数目或将超越产品房。
深圳房产研究中心主任王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圳不仅仅是在抑制过热的市场,更期望着眼长期的稳定,通过打造一套比较系统的机制,核心目的是打造多层次的住房提供体系,最后让住房回归基本的居住功能。
王锋同时指出,深圳在高房价的背景下要想保证人口持续流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途径,包含政府积极介入;但各城市的状况不太一样,有些可以依靠市场来解决居住问题,但在房价控制方面更需要做好长期的规范设计。
严跃进则指出,为了保证市场的稳定,有一些规范应该使其正常的状态,譬如非当地户籍购房者提供社保证明,可以非常大程度地防范各类炒房资金的进入,后续应该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