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微之处着手,通过聚焦策略,以持续的革新,最后改变市场格局。
」周鸿祎曾如此描述中国式的微革新,全民创业的浪潮让八零后这一代,甚至早早投身下海的老炮们,从细微的地方起步,渐渐迈向一个更高远的目的,他们好像都是怀揣着改变世界的理想。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年代,大家愈发的坚信做这一行的,每个从业者天天都要面对变数与机会的挑战,作为承载着这类无数理想的要紧平台,某种意义上讲,它俨然更像一个巨大的孵化器,但即便拥有有足够庞大的专家顾问团为这类创业人士的理想提供有效的指导建议,好像也是远远不足的。
于是就有了像阿里千牛如此为其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创业人士和用户,提供商品化、标准化服务的平台,帮助平台上的卖家迅速启动或完成转型。
拥有超越800万卖家的阿里系电子商务平台,本身就是中国最大的创业孵化器。
而在如此一个巨大的孵化器中,从卖家的便捷工具,重新定位为围绕经营全链路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生态入口,就是为了让卖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
到了现在,大家的电子商务年代已然向着每个理想者预期的美好方向前进着,他们好像也从瞬息万变中找到了是自己那份的价值与坚守。
7年,我打只干了一件事帮助中小淘宝卖家打单发货。
我打诞生于2010年,是千牛服务平台上一款专门帮助中小淘宝卖家打单发货的应用软件,一直以来,它一直深耕于解决打印面单这一核心功能。
这让它在该细分服务市场范围内立有一席之地。
这是电子商务规模进步到肯定阶段,淘宝服务市场衍生出来的新机会。
服务商们总是从小切口出发,以专业化、精细化方案不断挖掘潜在的商业机会。
从整个电子商务链路来看,我打服务的环节坐落于完成买卖后、发货前。
所谓面单,是指寄送快递时需要填写的快递单。
此前纸质面单多是不同快递公司自己定制,格式不尽统一,电子商务卖家为了批量发货不能不接入不同快递企业的打单管理软件,接入本钱较高。
这就为专业的打单公司提供机会。
我打的具体操作步骤大致为:自动同步用户订单、订单筛选、打印订单(电子面单)、提示发货、做发货标记。
虽然服务内容细小到毛细血管,但通过软件将打单这一环节工具化,不只提高电子商务流通效率,也很大解放了人力。
现在,这家成长于千牛平台的服务商每年流水超越千万元,毛利率则维持在60%-70%之间。
2016年双十一,我打当天打单发货2900万单。
截止到2017年6月,天天有13万多卖家用我打的打单发货服务,每天订单数超越600万。
三年蛰伏现在,我打是行业的TOP2。
它的创业的道路恰恰反应了整个电子商务服务商生态的变化。
我打的创始团队有着多年软件开发经验。
2010年初,在厌倦了大企业管理系统开发存在需要不确定、回款慢等弊病后,开创者薛启和伙伴们选择离职创业。
虽然身在离得远远的电子商务环境的山东,但薛启和团队敏锐洞察到了电子商务对卖家服务管理系统的需要。
恰逢当时淘宝刚刚发布了开放平台(TOP),薛启立即选择加入。
这一次,他决定只做面向中小卖家、比较灵活的软件商品。
我打是他们的第二个商品,也是现在最成功的商品。
在此之前,薛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
刚开始的两个月,薛启开发了第一款名为淘算盘的商品,旨在帮助卖家计算销售收益。
但,这次试水并没获得成功,用户寥寥。
在进一步剖析部分卖家痛点之后,他们非常快转变思路,又用3个月时间开发了新品帮助卖家打单发货,这正是现在我打的雏形。
彼时,淘宝开放平台尚处于初步进步阶段,流量有限,企业对于服务商的认知也少之又少。
直到2012年8月,我打的付成本户数目一直都没突破4位数。
薛启团队为何坚信我打能在TOP平台持续进步呢?他讲解,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打单是淘宝卖家平时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伴随淘宝业务的增长,受限于设施、人力,卖家自己非常难应对很多的订单打印。
这就促进了卖家对便捷打单工具的需要。
第二,伴随用户服务需要日益精细化,平台自己没办法提供足够多的精细化服务,而且服务越多,服务水平相对就会遭到影响。
虽然淘宝开放平台也有针对卖家发货的服务工具,但引入第三方开发商可以有效弥补服务断层。
比如,我打如此的服务商,就能专注打单,将这一个环节做到极致。
第三,得益于此前多年的软件开发经验,团队有成熟的技术支持。
只须满足用户需要,好的产品必然会有好的市场。
因此,即便在三年困难时期,薛启团队仍然没舍弃对商品的打磨,不断依据顾客需要改进商品。
我打正在等待下一个爆发的机会。
一次机会2012年8月,我打终于迎来了用户量的首次爆发。
在这一时期,淘宝开始大力推广卖家服务市场,愈加多的卖家也开始注意到服务商的价值。
平台揭秘度大大增长,流量迅速提高,对于当时平台上为数不多专注打单的软件来讲,我打凭着多年积累的服务优势,非常快崭露头角,并收成了大量用户。
事实上,我打并不算是资历最老的打单管理系统。
只是,那批更早出现的打单管理系统,并没准时入驻开放服务平台,只不过零散地在淘宝上探寻用户,因而错过了平台推广的流量红利。
2013年,服务市场愈发成熟,老一代打单管理系统意识到平台有哪些用途,纷纷入驻服务市场,但为时已晚。
以我打为代表的平台服务商早已飞速卡位,后来居上。
这年1月,淘宝推出一站式卖家工作平台千牛,并率先在手机端进行尝试,越来越延伸至PC端,设想通过一站式互联互通服务,提升企业效率。
之后,千牛渐渐将淘宝服务平台纳入其中,服务商也趋向专业化和垂直化。
以服务卖家为核心,千牛一经推出便积聚了很多卖家。
倚赖于平台的我打等应用软件的揭秘度也第三提高。
现在,阿里千牛平台拥有800万的日活用户,成为全球最大企业平台,达成从进货渠道对接、资金融通、门店服务和电子商务资讯在内的一系列功能。
卖家们可直接在千牛平台找到我打,自主下单,不经培训便可用。
按年算为180元一年,按月则是20元每月。
抓住电子面单的趋势假如说千牛为我打提供了流量保障,那样紧跟新手,让我打可以通过技术迭代,准时跟上行业趋势。
伴随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服务信息化高速发展,传统纸质快递面单价格高、信息录入效率低、信息安全隐患等方面的劣势愈发凸显。
2014年之后,接入数据平台的电子面单开始成为快递行业内的一大趋势。
这其中,新手互联网很大地推进了电子面单的普及,联合主流快递公司打造了行业准则格式,统一了每个快递企业的面单,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
在薛启看来,2015年是电子面单元年,2016年则达到高潮,半数以上的卖家开始用电子面单,并探寻支持最新电子面单打印功能的服务管理系统。
这个时候,并未跟上形势的打单管理系统纷纷被卖家抛弃。
意识到电子面单未来发展趋势,我打准时和一些快递公司打造对接通道,并跟随新手节奏,推出电子面单服务,更新电子面单模式。
借此契机,我打又收成了大量新用户,巩固了在打单管理系统中的地位。
电子面单的用法推广,让打印速度由之前的一分钟20单,提高至平均一秒一单,是之前的3|4倍。
现在,在四五十款打单管理系统中,我打名列第二,年销售额则在千万元以上。
但我打仍有我们的小烦恼。
第一,市场角逐加剧,大多数用户已经被瓜分完毕,我打面临着用户量增长的瓶颈。
第二,中小卖家个体虽然需要简单、容易满足,但进步性和稳定性远不及大企业,这对服务商来讲也会是桎梏。
团队进步亟需新的出路。
薛启已经知道到这类隐忧,并作出相应的应付手段。
此前,在核心业务打单基础上,我打还提供备货、对账、售后等增值服务。
将来,薛启表示,我打仍然会紧跟市场和用户需要的变化,准时更新和进步。
同时,继续跟进新手新方案,开发新业务。
除此之外,薛启团队还将把目光投向并未开发的淘外市场,试图开辟全新的用户群体。